心理學(xué)家曾經(jīng)做過這樣一個實驗:把小白鼠放到一個裝滿水的水池中心。這個水池盡管很大,但依然在小白鼠游泳能力可及的范圍之內(nèi)。
心理學(xué)家先把一只鼠放入水中。小白鼠落入水后,并沒有馬上游動,而是轉(zhuǎn)著圈子,發(fā)出“吱吱”的叫聲。小白鼠是在測定方位,它的鼠須就是一個精確的方位探測器。它的叫聲傳到水池邊沿,聲波又反射回去,被鼠須探測到,借此判定水池的大小,自己所在的位置,以及離水池邊沿的距離。它尖叫著轉(zhuǎn)了幾圈以后,不慌不忙地朝選定的方向游去,很快就游到岸邊。
實驗至此,尚未結(jié)束。心理學(xué)家把另一只小白鼠的鼠須剪掉后,同樣放入水中。小白鼠又發(fā)出“吱吱”的叫聲。但是,由于“探測器”不復(fù)存在了,它探測不到反射回來的聲波。幾分鐘后,筋疲力盡的小白鼠沉至水底,淹死了。關(guān)于第二只小白鼠的死亡,心理學(xué)家這樣解釋:鼠須被剪,小白鼠無法準(zhǔn)確測定方位,看不到其實很近的水池邊沿,以為自己無論如何是游不出去的。因此,它停止了一切努力,自行結(jié)束了生命。
心理學(xué)家最后得出結(jié)論:在生命徹底無望時,動物往往強(qiáng)行結(jié)束自己的生命,這叫“意念自殺”。第二只小白鼠不是被剪掉鼠須致死的,而是被那“無論如何也游不出去”的意念殺死的。
讓我們不能不警醒的是,這樣的悲劇不僅發(fā)生在小白鼠和其他動物的身上,也不同程度地發(fā)生在人身上。
人生路上,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小白鼠所遭遇到的“水池”,那就是所謂的逆境、困境,或者說厄運(yùn)。有些人在這個時候,就像被剪掉鼠須的小白鼠一樣,無限夸大自己所遭遇的逆境,以為橫亙在面前的是厄運(yùn)的海洋,“無論如何也游不出去”。
由于對處境感到無比絕望,而放棄了最后一搏的信念,松開了不該松開的手,任滿腔的理想、抱負(fù)、雄心壯志,全部淹沒在很淺、很窄,根本就不足以傷害到自己的“水池”里。因此,這個世界上,沒有絕望的處境,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。
51967次瀏覽 2018-06-22
61188次瀏覽 2018-06-22
60576次瀏覽 2018-06-22
57439次瀏覽 2018-06-22
58327次瀏覽 2018-06-22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608次瀏覽 2023-08-15
27次瀏覽 2025-03-21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0次瀏覽 2025-03-29
2455次瀏覽 2024-11-24
2451次瀏覽 2024-12-04
2457次瀏覽 2025-01-29
2393次瀏覽 2025-02-25
2547次瀏覽 2025-01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