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凝溶栓介入治療主要用于急性血栓性疾病,如心肌梗死、腦卒中和深靜脈血栓等,通過藥物或機械方式溶解或清除血栓,恢復血流。其應用需根據(jù)病情嚴重程度、發(fā)病時間及患者身體狀況綜合評估。
1.急性心肌梗死:當冠狀動脈發(fā)生急性閉塞導致心肌缺血壞死時,抗凝溶栓介入治療是緊急救治的重要手段。藥物溶栓如阿替普酶、瑞替普酶可快速溶解血栓,恢復血流。若藥物溶栓效果不佳或存在禁忌癥,可采用經(jīng)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(PCI),通過球囊擴張或支架植入開通血管。
2.急性缺血性腦卒中:腦動脈阻塞引發(fā)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,需在發(fā)病后4.5小時內(nèi)進行溶栓治療。常用藥物為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(rt-PA),可溶解血栓,恢復腦血流。對于大血管閉塞的患者,機械取栓術是更有效的治療方式,通過導管將血栓取出,降低腦損傷風險。
3.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:深靜脈血栓形成(DVT)和肺栓塞(PE)是靜脈系統(tǒng)血栓性疾病,抗凝治療是基礎。藥物如肝素、華法林可防止血栓進一步擴大。對于大面積肺栓塞或高?;颊?,溶栓治療如阿替普酶可快速溶解血栓,改善癥狀。若藥物治療無效或存在禁忌癥,可采用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,防止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。
抗凝溶栓介入治療的應用需嚴格掌握適應癥和禁忌癥,治療過程中需密切監(jiān)測出血風險。對于急性血栓性疾病,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是關鍵,可顯著改善預后,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?;颊邞襻t(yī)囑規(guī)范治療,定期復查,預防復發(fā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