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癥狀包括上腹不適、飽脹感、惡心、食欲減退等,治療需結合藥物、飲食和生活習慣調整。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主要與幽門螺桿菌感染、長期飲食不當、藥物刺激等因素有關,治療方法包括根除幽門螺桿菌、保護胃黏膜和改善生活方式。
1.上腹不適是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常見癥狀,表現為隱痛或鈍痛,尤其在空腹或進食后加重。這種不適感可能與胃黏膜的炎癥反應有關,導致胃酸分泌異?;蛭竸恿p弱。治療上可使用抑酸藥物如奧美拉唑、蘭索拉唑,或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、枸櫞酸鉍鉀,緩解癥狀并促進黏膜修復。
2.飽脹感和惡心也是典型癥狀,患者常感到胃部沉重,尤其在進食后明顯。這可能與胃排空延遲或胃酸分泌過多有關。建議少食多餐,避免油膩、辛辣食物,同時可服用促胃動力藥物如多潘立酮、莫沙必利,幫助改善胃排空功能。
3.食欲減退是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常見表現,患者可能因胃部不適而減少進食量。長期食欲不振可能導致營養(yǎng)不良,影響整體健康。治療上需調整飲食結構,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粥、面條,同時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,必要時可服用中藥調理如香砂六君子湯。
4.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,其感染可導致胃黏膜長期炎癥,甚至引發(fā)胃潰瘍或胃癌。根除幽門螺桿菌是治療的關鍵,常用方案包括質子泵抑制劑聯合兩種抗生素如阿莫西林、克拉霉素,療程通常為714天。
5.長期飲食不當如過度飲酒、食用過冷或過熱食物,以及藥物刺激如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,均可損傷胃黏膜,引發(fā)或加重慢性非萎縮性胃炎。治療需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藥物,同時養(yǎng)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定時定量進食,避免暴飲暴食。
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癥狀多樣,治療需從病因入手,結合藥物、飲食和生活習慣調整,定期復查胃鏡以監(jiān)測病情變化,確保治療效果和預防并發(fā)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