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春寒對小麥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凍害和生長抑制,需通過加強田間管理和選用抗寒品種來應對。倒春寒是指春季氣溫回升后突然出現的低溫天氣,對小麥的生長和產量造成嚴重影響。
1.凍害。倒春寒期間,氣溫驟降可能導致小麥植株受凍,尤其是拔節(jié)期和孕穗期的小麥。凍害會使小麥葉片發(fā)黃、干枯,嚴重時甚至導致植株死亡。為減輕凍害,可在寒潮來臨前進行灌溉,增加土壤濕度,提高地溫;同時,施用磷鉀肥增強小麥的抗寒能力。
2.生長抑制。低溫會抑制小麥的生長速度,延遲抽穗和開花,影響籽粒的發(fā)育和灌漿。為促進小麥正常生長,可在低溫過后及時追施氮肥,補充營養(yǎng);同時,進行中耕松土,提高土壤透氣性,促進根系發(fā)育。
3.病蟲害加劇。倒春寒后,小麥的抗病能力下降,容易感染病蟲害。應加強病蟲害監(jiān)測,及時噴灑農藥進行防治。對于常見的小麥病害如白粉病、銹病,可使用三唑酮、戊唑醇等殺菌劑;對于蟲害如蚜蟲、麥蜘蛛,可使用吡蟲啉、阿維菌素等殺蟲劑。
4.選用抗寒品種。選擇適應當地氣候條件、抗寒性強的小麥品種,是預防倒春寒危害的有效措施。例如,在北方地區(qū)可選用冬性強、耐寒性好的品種,如“濟麥22”、“煙農19”等。
5.加強田間管理。合理密植,避免過密或過稀,確保小麥群體結構合理;適時播種,避免過早或過晚,使小麥生長與氣候條件相適應;及時清除田間雜草,減少養(yǎng)分競爭,促進小麥健壯生長。
倒春寒對小麥的危害不容忽視,通過加強田間管理、選用抗寒品種和及時防治病蟲害,可以有效減輕其影響,確保小麥正常生長和穩(wěn)產高產。農民應密切關注天氣預報,提前做好防范措施,減少倒春寒帶來的損失。